当前位置:九游会网页版-九游会官网登录入口网页>综合述评>正文
长三角稀土网-九游会网页版
来源:网络 作者:
工信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8月5日联合发布通知,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稀土行业管理负总责”的要求,经稀有金属部际协调机制成员单位研究,自2013年8月15日~11月15日开展打击稀土开采、生产、流通环节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有分析人士认为,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之一,是打击“黑色产业链”,整顿开采冶炼领域的生产流通秩序,为推进行业整合扫清道路。2013年1月22日,国家12个部委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9大行业的兼并重组提到议事日程,稀土行业被列入该名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稀土行业的兼并重组却并未如人愿。为此,行业管理部门出台了包括开展专项活动在内的多种措施,希望借助政策管理拉力,推进整合进度。
深度
现状推进困难整合效果不尽如人意
稀土行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脆弱而敏感。7月初,刚有消息称国家相关部委将开展专项活动,打击“黑色产业链”,受政策影响的市场即反弹回升。于是就有舆论推测,稀土行业兼并重组要加速。
实际上,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到2013年上半年,稀土行业持续低迷。根据《中国冶金报》记者从包钢稀土了解到的情况,2013年上半年,由于市场冷淡,包钢稀土的生产任务主要来自储备订单。而国内缺乏政策扶持的稀土企业多半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行业不景气,让社会再一次把提振希望寄托于产业整合。2013年1月22日,国家12个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稀土行业的整合任务再次被重申。
事实上,国家一直把产业整合视为推动稀土行业发展的抓手。如果从1993年筹建内蒙古稀土集团算起,20年来,国家整合稀土行业的努力一直不曾间断。2012年底,包钢稀土与内蒙古9家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签订整合战略框架协议,北方稀土整合草草落幕。南方稀土整合也不容乐观。尽管有央企强势介入,也产生了形式上的主导企业,但是从资源掌控和市场影响看,诸侯割据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实质改变。显然,这样一个结果离终极目标———组建大的稀土企业集团还有一段距离。
如此整合并没能“拯救”中国稀土业。尽管行业协会和工信部一再表示,2012年行业整合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市场表现迥异。2012年底的稀土价格与2011年7月最高时相比,氧化镧下跌68%,镨釹下跌72%,氧化铕下跌79.8%。我国稀土存量最多的镧铈元素,其氧化物甚至跌至每吨2万元~3万元。受价格下跌连带,稀土企业营业绩下滑。据行业对18家重点稀土企业的统计,2012年与2011年相比,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下滑39.91%和43.32%。
产业整合推进困难,整合效果不尽如人意。那么,被寄予厚望的稀土行业整合究竟怎么了?
问题横向联合几多欢喜几多愁
毫无疑问,20年间中国稀土行业力主的整合是一种横向整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稀土行业一直缺乏清晰界定,直到近些年业内才达成共识:稀土行业指涉及稀土原料、材料的生产企业。20年的整合,也正是在稀土矿山、稀土冶炼分离及材料生产企业之间进行。2011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明确要求,要大力推进资源整合,大幅减少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行业格局。
从种种迹象看,行业的横向整合在不同时期均遇到阻力,稀土业重组兼并一次次地流产。其中,最大阻力是不同利益单元的“体制阻断”。以“稀土王国”江西省为例,以采矿证形式存在的稀土资源,集中掌握在江西省矿业公司手中。因自身利益诉求,地方政府断然不肯将资源控制权拱手相让。即便是五矿集团这样的央企介入,所谓整合也只是收编冶炼分离企业,不能涉及矿源。缺乏资源供应保障,让五矿稀土板块业务充满了变数。北方稀土的情况相对较好。由于资源集中在白云鄂博矿山,包钢稀土的一招“断粮”杀手锏,就让全区冶炼分离企业归于麾下。但是,即便这样,包钢稀土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原有的冶炼分离能力已经超出企业拿到的指令性生产计划,整合进来的新产能该如何消化?摊薄生产计划意味着更多的资产闲置和浪费,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情愿。
艰难的推进,使中国稀土的合并大战至今硝烟未散,更不知何时落定。在南方,除五矿、广晟、江铜三大巨头角力竞争外,众多的小分离企业依然浑水摸鱼,伺机而动。北方虽然确定了一年完成稀土整合的目标,但是3年之后,包钢稀土才签下一纸协议。而这纸协议并没有保护它免受不断涌现的非法生产干扰。
在2013年3月召开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第一届会员暨理事大会上,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会长干勇坦言:“参与整合的企业集团提出的方案,很多停留在设想层面,与被整合企业在资产、业务、人员、规划方面等均未落在实处。”
探源产业接续的隐形诉求
曾有人担心眼下的横向整合会形成垄断利益。谶语成真。如今,这种垄断利益带来产业链条利润传输困难,正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麻烦。
2013年8月举行的第五届包头稀土论坛成了下游企业对上游的原料大户的“诉苦会”。应用厂家抱怨稀土原料贵、波动大,表示只能减少或停止使用稀土原料。而原料涨价的负效应也传导到行业内部。成都银河磁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志坚认为,2011年的原料涨价是“杀鸡取卵”。价格波动打破了稀土原材料的需求平衡,刺激相关替代品的应用,造成市场萎缩。目前,钕铁硼企业开工率严重不足。
稀土的“门”内整合强化了原料的集中度,让市场的定价权得以专属。这令“门”外企业极度缺乏安全感。尽管从2011年下半年稀土价格就开始滑落,但是下游企业迟迟不敢接手。其中原因,除了价格,更多的是害怕再一次经受稀土“废用”折腾。
如果对历年整合进行一次检讨,不难发现,横向整合虽然解决了原料的集中管理问题,却使原料生产与市场供应、应用匹配矛盾加深。分配权被原料企业掌握,在利益分割时难免“富上贫下”,下游应用企业只能被动忍受。长此以往,即使上游企业整合成大集团,但是缺乏应用的吸纳、消化、分流,它也会像堰塞湖一样难以持久。早在2011年下滑行情刚刚露头的时候,业界一位老专家就预言,此次低谷行情可能持续10年。他的理由是,本轮下行原因不仅仅是供需失衡。由于原料昂贵,上游挤占下游利润,挫伤了终端用户的应用积极性。这像釜底抽薪,严重伤害行业的立身基础。如此一来,行业恢复不再仅取决于本行业,需要外部条件配合,自然要更费周折。虽然老专家说法过于悲观,却道破了行业调整背后的一个隐形要求:整合不仅仅要解决集中度和产能过剩问题,还要解决产业结构问题。直白地说,就是要解决下游产业的匹配问题。
实际上,上下游协调发展一直是国家的稀土发展战略原则之一。在发展初期,国家在致力于稀土资源开发同时,也把推广应用当作重要任务给予重视。在国家支持下,稀土在钢中应用、稀土农用领导小组、稀土节能灯应用协作网等组织成立,相关部门甚至斥巨资连续多年举办稀土应用推广展览。应用研究也从来都没有在稀土科研中缺席。然而,随着企业改革转制,这一切土崩瓦解。获得经营权的企业再不肯在原料生产之外花费力气。一位企业的负责人给《中国冶金报》记者作了这样的分析:“稀土应用领域众多。对于冶炼分离企业,进入这些领域等于从原料加工跨入产品制造。跨行跨界涉足陌生领域,企业运行的风险巨大。”
内外交困中,我国传统稀土应用开始萎缩。根据2012年全国稀土办的统计,传统领域稀土应用数量只有几千吨。一度全国开花的稀土钢中应用几近停滞。在传统应用领域退场后,稀土新材料成为应用新宠,但2011年的市场变化又打击了材料生产的热情。2012年国内稀土磁材产量同比下降11.9%,稀土发光材料的产量同比下降43.9%。
今天,冶炼过剩、应用萎缩的负面效应开始辐射到消费市场。原料昂贵,下游应用意愿锐减,冶炼分离产品反常地“供大于求”。2012年我国计划生产稀土冶炼分离产量9.04万吨,实际仅完成8.2万吨。今年上半年,稀土价格下滑幅度超过60%,但是交易清淡。原料生产在潜滋暗长,终端应用扎紧收缩,市场的“滞涨”在所难免。如果说,前几番的消长是市场供需失衡的“过激反应”,那么今天的迷乱则完全是产业链条的“强行矫正”。
业内人士清楚地看到了稀土应用不足的危害。江西省稀土学会会长孟庆江在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会三次会议上大声疾呼,“加强推广应用是稀土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归宿”。今年8月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也在包头稀土论坛指出:“破解稀土困局,一方面要狠抓源头,控制总量;一方面要狠抓推广应用,扩大需求。”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秘书长马荣璋表示,行业协会下一步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市场培育,搭建汽车、风电和白色家电领域的稀土应用平台。
然而,断裂的产业链条仅靠呼吁和服务是无法衔接的。那么,谁来推动上下游对接?谁又是平衡上下游利益的神奇之手?
路径产业延伸的自发尝试
近年来,国际经济回暖缓慢,稀土需求降低。而此时,已经停产的国外稀土正在恢复生产。此种形势下,加大应用力度成为我国稀土保持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稀土产区的地方政府正试图以行政力量接通原料与应用的产业链条。一个做法是建设稀土产业园区。据稀土协会的统计,目前全国已建或则在建的稀土工业园区有18个之多。政府的目的很明确,一是利用资源招商引资,形成稀土产业集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二是希望利用政策救济应用,修补产业链条,培育新兴产业。但遗憾的是,政府的努力似乎回报不大。马荣璋披露,目前国内稀土园区建设处于无序。入园企业终端应用寥寥,多为原料加工,这些企业纷纷将建设目标定位于稀土材料生产的最大、最强,更加剧了原料产能的过剩。
就在行政之手屡受挫折之际,行业巨头包钢稀土迈出了试探脚步。2010年包钢稀土与河北新奥集团合作共同组建了包头稀宝博为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其产品为核磁共振成像设备(mri)。成立以来,该公司成长令人关注。无论在稀土价格飙升期,还是稀土行业低迷时,公司产的量、产值连年递增。除业绩之外,稀宝博为对包钢稀土的最大贡献是成为上游原料的接纳端。据了解,我国潜在mri市场,每年可消化国内1/4的稀土磁性材料产量。无疑,稀宝博为的存在给包钢稀土赢得竞争优势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纵观整个行业,一方面,冶炼分离企业对通过纵向整合涉足应用开发一直存有惰性,原料生产的巨大利润使得这些企业缺乏开辟新领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它们也不愿承担跨界经营的风险。长期以来,众多而分散的下游应用,由业外小型加工制造企业接手。然而,随着稀土应用的高端化,无论技术还是资金,下游企业已经捉襟见肘,对原料的消化能力越来越弱。而此时,做强做大的发展愿景和有限市场容量的现实,开始改变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的冶炼企业初衷。
之所以打破常规介入终端,包钢稀土还有另一层打算。2010年包钢稀土制定了“十二五”实现100亿元产值目标。目前,全球稀土需求约为20万吨。国内稀土企业在完成整合后,至少要保有4~5家,每家企业平均年产折合稀土氧化物只有4万~5万吨。如果仅仅生产原料,这样的产量无法撑起100亿元产值。包钢稀土只有到价值倍增的应用终端上寻找出路。
包钢稀土找到的是不同于过去的“同类合并”的一种整合路径:以资源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提升资源价值。其实,这种纵向整合在海外已经成为国外稀土企业抗衡中国稀土的一种方略。据了解,一家复产的稀土企业正把产业链由矿石和化合物的生产,向上延伸到能源和辅料的生产。拜伦资本市场研究团队一位分析师指出:“过去西方企业强调‘水平分工’,公司只做比其他任何公司做得好的事情,以生产规模和低成本获取利润。”“但是,今后纵向整合———完整供应和加工链条的整合———变得更有意义。”这个意义就在于,通过纵向整合,合理分摊成本和利润,保持整个产业链条的生产和盈利。
不过,包钢稀土的尝试似乎是整个行业的特例。可以想见,如果没有更大的利益驱动,冶炼分离巨头们情愿埋头于在资源争夺和冶炼能力竞赛,最长远的打算也是扩大稀土材料生产规模。查看包钢稀土的未来五大产业链线路就会发现,只有两条线路后面有应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和镍氢动力电池,而其他地方依然空空荡荡。
观察
合纵会成为撬动整合的支点吗?
2013年春节一过,包头稀土研究院的孙晓华就不断地往包钢无缝钢管厂跑。他手里有一个技术项目,其研发的稀土非晶漏磁探靴可用于无缝管在线检测,不但能替代进口,且价格低廉。但是因为资金、市场、加工等原因,项目一直没能形成生产力。孙晓华希望借助终端用户的帮助,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在稀土研究院,像这样的项目还有铬酸镧稀土高温电阻。
“离场”并非技术原因
多年来,行业习惯于把应用的疲软归咎于技术因素。从客观来看,尽管国外的专利覆盖给国内稀土应用带来困难,却也不是无机可寻。中国70%~80%的稀土原料需要国内完成转化,下游应用企业有机会绕过专利,直接消化原料。国内巨大的装备制造需求,也为应用新技术施展提供了空间。像稀土非晶漏磁探靴一样,一些市场小但有实际需求的应用项目,在国内屡见不鲜。中国稀土应用长期萎靡,最大原因不在于技术能力,而在于产业衔接。稀土节能灯即是典型例子。在我国,稀土节能灯技术可谓成熟,国家甚至出台补贴政策推广稀土节能灯。但是,灯具厂家因担心稀土价高且供应不稳,而不愿意生产稀土灯。在本轮市场波动滑中,超过80%的稀土节能灯企业倒闭、转行。这种局面很令人感到无奈,在两个行业之间绝没有合理的利润分配。原料企业无节制地攫取利润,因此推高了终端产品价格。当消费者不接受这个成本时,直接面对市场的应用企业只有离场。
利益一体化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像包钢稀土已经悄悄做的那样,把原料生产与应用开发纵向整合,形成完整产业链。这样,产业链自发产生利润传递机制,协调上下游生产,从而一举突破上游“滞涨”下游“失衡”的顽疾。
纵向联合或可破局
纵向整合也可以为孙晓华的技术转化难题提供九游会官网登录入口网页的解决方案。
毫无疑问,在技术专利重重封锁之下,无论新应用技术研发还是技术向产品转化、新产品市场培育,都需要巨大投入。这种投入已经不是科研经费和国家补贴所能给予的。同时,稀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在高科技领域,注定了产品少而精。此时,一种产品一条生产线的传统生产已不再经济。搭建研发、生产、推广通用平台,通过产品集合支撑应用盈利,成为合理的生产路径。而有能力满足这些条件的对象,掌控稀土资源、从资源中获得财富,又将从应用推广中获利的原料企业是不二人选。
也许,纵向整合能够解决的问题正是横向整合最为棘手的问题。在横向整合推进时,地方政府因着自身利益不愿意把矿权交给整合企业,成为阻力。之所以这样做,政府是希望以资源这棵梧桐树招引产业的金凤凰,不但带来资金,还要形成后续产业,在更大范围内解决就业和当地经济发展问题。纵向整合恰好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切入点。进行纵向整合后,主导企业必然会在资源开发基础上延伸产业链,使更多的应用加工企业就地落户,地方政府因此少了许多顾虑。
激活政策红利
在横向整合困难重重的时候,纵向整合也许不失为一条破局之策。不过,纵向整合虽然苗头初露,却并不代表会成为行业的自觉选择。相反,在现实中,纵向整合已经遭遇严厉指责。在包钢稀土2012的年度利润构成中,产业链下端的应用企业对集团利润贡献很小,有的甚至是负数。这一年度报告引发了投资者的不满,纷纷对产业延伸做法提出质疑。抱怨投资人的短见是没有意义的,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对应用投资进行补偿。像国家支持横向整合一样,纵向整合也需要来自政策层面的扶持。实际上,国家扶持稀土应用的政策、资金并不缺乏,只是多以点对点的方式补贴到项目中。这让纵向整合后、承担起应用前期投入的主导企业无法分享救济。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分散扶持也存在着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资金的化整为零不利于重大应用课题攻关的弊端。因此,制定适宜配套的扶持政策,对于推进纵向整合至关重要。制定配套政策可能不须作出太大牺牲,改变思路即可:设立统一注入口,将政策红利交由整合企业分配,保证整条产业获得全面“营养”。也许只有当政策红利面对整个产业链而不是某个具体项目时,企业参与整合的主动性才被能调动起来。
这也是一种政策层面的纵向整合。这种整合,不但上游企业需要,下游企业同样需要。稀宝博为就表示,尽管国家支持政策很多,但由于企业介于在医疗设备、稀土应用、高新技术三个领域之间,要分头争取政策,在经费使用上也存有条块限制。他们很希望能将“自由散打”的扶持政策的整合成“组合拳”,以形成更好的合力效应。
无论怎样,当前,应用不足已经成为影响稀土行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由此引发行业对既往发展思路的深刻反思。反思视为寻找出路。纵向整合只是试图解决行业现实问题的一种想设计。或许,这种设计带有浓厚的理论色彩,但它是行业内在需要的一个真实反映。
最新更新更多>>
用稀土抢占未来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详细
- · 战略合作大型稀土产业集团丨永信至诚与虔东稀土合作签约 2024-03-14 10:17:54
- · 中国1-2月稀土出口8773.9吨 2024-03-14 10:16:56
- · 上海稀土协会组织参观磁材与应用产业链展览会 2024-03-14 10:16:03
- · 长三角区2024年3月12日稀土主要产品价格 2024-03-14 10:12:53
- · 长三角区2024年3月11日稀土主要产品价格 2024-03-14 10:12:33
- · 长三角区2024年3月8日稀土主要产品价格 2024-03-14 10:12:13
- · 长三角区2024年3月7日稀土主要产品价格 2024-03-14 10:11:51
- · 长三角区2024年3月6日稀土主要产品价格 2024-03-14 10:11:30
- · 长三角区2024年3月5日稀土主要产品价格 2024-03-14 10:11:10
- · 中国稀土集团:确保稀土增储上产取得新突破 2024-03-06 14:38:39